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,10月1日至7日,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.15亿人次,按可比口径同比减少1.5%,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0.1%。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90.61亿元,同比减少4.7%,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9.9%。游客满意度达85.5。假日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。
据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,国庆假期,全省共接待游客6675.07万人次,旅游收入为322.32亿元。与2019年国庆假期相比,旅游接待人次增长0.65%,旅游收入恢复64.21%。与2020年中秋及国庆8天假期相比,按可比口径计算,旅游接待人次增长5.44%,旅游收入增长2.12%。
( 一)红色旅游持续升温
各地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纷纷推出系列活动,为游客奉上一场场红色文化盛宴。游客重温红色记忆、参访革命遗址、聆听红色故事,在旅游中感受家国情怀。文化和旅游部推出“为祖国庆生,看旅游巨变”宣传活动,长城、长征、大运河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要节点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。假日期间,郑州满城尽是“中国红”,国旗随风飘扬,到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。整体数据显示,全省旅游市场突破种种不利因素,呈现出良好的消费势头。国庆主题贯穿整个假期,“中国红”点燃爱国热情。龙门石窟、红旗渠、老界岭、南太行等景区,红旗飘扬,游客共唱爱国歌曲,表达对祖国的祝福。许世友将军故里等红色景点游人如织,八方游客接受红色文化洗礼。
(二)假日旅游近程化
受天气和 局 部疫情 反弹影响,中远程旅游需求未能充分释放,假日旅游客流主要集中在省内,本地游、周边游、近郊游是主流。以短 时间、近距离、高频次为特点的“轻旅游”“微度假”“宅酒店”受到游客青睐。专项调查数据显示,49.1%的游客选择省内跨市游,比去年提升4.1个百分点;88.3%的游客出游距离在300公里以内;选择自驾出行游客达到了55.8%,比去年提升10个百分点;游览城市周边乡村、郊区公园的游客比例分别为28.9%、25.8%,分别比去年提升4.6、5.7个百分点。
(三)亲子游和研学游成市场热门
此次国庆假期是“双减”政策实施之后首个长假,亲子旅游、研学旅游需求集中释放。以亲子、家庭为主题的特色农庄、民宿、美术馆、博物馆等深受青睐。专项调查数据显示,43.3%的游客选择和家人出行,从出游动机看,亲近自然和亲子研学的比例分别为37.2%、19.8%,分别比去年提高4.7、1.7个百分点。
(四)文旅深度融合,产品和服务创新活跃
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,推出一批具有地域和民俗特色的文化和旅游产品,新产品、新场景、新服务不断涌现,外地游客旅游和本地居民休闲融合成为较普遍的现象。国内各地博物馆、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推出线上线下展览活动。多地以传统文化为基础,融入现代创意,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。建业电影小镇推出《中原刀客》《一路有戏》角色体验版,每日上百场节目轮番上演,河南·戏剧幻城、银基旅游度假区、方特旅游度假区、黄帝千古情等文旅文创融合的新兴业态景区深受游客欢迎。
此外,乡村休闲度假游开放式景点受到游客热捧,嵩县、栾川、新县、修武等地乡村游活动精彩纷呈。
竹海野生动物园景区推出“青山绿水间国宝到栾川”“拍视频,送门票”等活动;老君山景区的“一元午餐”将以全新的形式,为游客带来暖心体验;鸡冠洞景区开展非遗展演、非遗展馆体验、金秋菊展等活动;国庆中秋假期,重渡沟景区每晚举办万人红歌会演艺活动;龙峪湾景区10月1日当天对全国游客免门票;王府竹海景区举办“祝福祖国”签名、百人齐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活动。
以#快拍嵩县#为话题,举办快手用户全民挑战赛,并设置点赞量最高和拍摄量最多奖。国庆中秋假期,白云山将举办“乐享金秋云巅市集”美食节活动,并开展网上预约立减5元优惠活动;白云小镇将举办“百家宴”活动、围棋邀请赛及太极特训基地授牌活动。
(五)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,满足群众假日消费需求
各地丰富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,培育新型业态,创新消费模式和消费体验,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升级,线上线下有机联动。国庆假期,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全部正常开放,各级公共图书馆到馆1179.35万人次,线上服务3341.47万人次;各级文化馆(站)到馆1076.34万人次,线上服务 5215.37万人次;组织群众文化活动79995场次,总参与13352.94万人次,其中线上参与9796.708万人次;重点景区假日期间为缓解如厕压力临时配置的移动厕所数4143个。